预言书 刘彻悟了:这完全是预知未来啊……(2/2)
他不由得啧了一声。
再听天幕,也没有继续往下说的意思。
可惜啊,着急啊。
但再着急也没有用。
想到上次天幕结束后突然冒出的面板,以及这什么书屋功能,也许这次天幕结束之后,也会有什么新的变动?
最好是能让他掌握一点主动权。
刘彻这么想着,也不由得让自己躁动的心情先按捺下去。
但原本对天幕说的这些并不怎么摆正心态,时听时不听的,毕竟这其中有些事说得实在是让人很没面子,对他们大汉的太//祖也有些不够尊重,可现在,刘彻也不由得更集中了些注意力,生怕再错过突如其来的某些信息。
【三秦那边,除了章邯还被围困,司马欣和董翳也再次反水,背叛了刘邦,归降了项羽那边。】
【还有魏国的魏豹,找了个借口,也返回了自己的封地,然后第一时间也降了楚国。】
【就只有彭越,很理智也很明智,放弃了攻下的十多座城,撤回北边,再次进入了观望阶段。】
【于是在下邑,刘邦惊魂未定,心灰意冷,万念俱灰,他便对群臣说,关东地区他不要了,谁能立功破楚,他就把关东平分给他,然后问这些人看谁行?而这个时候,在此兵败危亡之际,又是张良站了出来——】
【张良匠心独运,为刘邦想出了一个利用矛盾,联兵破楚的策略。
——他一共提了三个人,其中之一便是九江王英布,说对方是楚国的猛将,但现在却与项羽有了隔阂,因为彭城之战,项羽令其相助,可英布却按兵不动,所以项羽对英布颇为怨恨,多次派使者责之以罪。】
【其中之二则是彭越,因为项羽分封诸侯时,彭越没有受封,早就对项羽怀有不满,而且田荣反楚的时候曾经联络彭越造反,为此项羽曾令萧公角攻伐对付他,结果未能成功,这两个人可以利用。】
【另外就是韩信了,张良说刘邦手底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托大事,独当一面。
所以如果刘邦能够用好这三个人,那么楚国可破也。】
【这一番说辞就是著名的“下邑之谋”。】
张良张良,又是张良。
嬴政对这张良真是观感复杂。
一方面天幕屡次提到这张良,对方的计策和谋略显而易见,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另一方面,嬴政可没忘记,这张良惦记他的命呢,这种人,怕是不可能为他所用,可总听天幕说这张良,嬴政就总有些不甘心。
而且主要是这人,他还不确定上哪去找。
不过只要对方还活着,他是必然要先把人给找到的。
至于找到之后......
那就且看,且行吧。
【刘邦听完张良说的这番话,便认为这确是一个以弱制强的妙计,于是派舌辩名臣随何前往九江,策反九江王英布,接着又遣使联络彭越,同时再委派韩信率兵北击燕赵等地,发展壮大汉军力量,准备迂回包抄楚军。】
【不说其他,策反英布绝对是一个极其明智的决定。】
【因为英布如果还在项羽那边,那么整个南方可能就失去控制,而如果英布选择归附刘邦,那么就能缓解刘邦现在的境况。】
【而不得不说,这位随何也是个能言善道的。
一开始他带领使团去找英布,虽然英布好吃好喝招待,可是却接连三天没有见随何,也没有任何回音,于是随何就直接挑明了,说英布不见他,是认为楚国强大,而汉国弱小,并且眼下的局势也不明朗。】
【而他到此,就是为英布来分析眼下局势来的,希望英布能听听看,如果觉得有道理,那可以帮助英布做决策,可如果英布觉得他说的并不对,那不如就直接将他们二十人躺在斧头下的砧板之上,在九江国闹市上受死,以表明背汉向楚之心。】
【反正就是要么砍死他们,要么就见他们,于是英布只能接见了。】
【之后随何见到英布,和英布的一番对话就十分“夹枪带棒”了,大概意思就是既然英布是依附项羽的,那当初项羽陷入齐地时,后又去对付刘邦时,他都干嘛去了,然后又说项羽看似强大,但却背负着不义的骂名,并且也并不一定打得赢汉国,而就算最后楚军赢了汉军,那么诸侯们自身危惧,必然要相互救援,楚国一旦强大起来,就会招来天下军队的攻击。】
【再者随何又说了——就算英布也很强大,可也不一定能抗衡楚国,但只要英布出兵伐楚,项羽西进就一定会被牵制,只要牵制几个月,那刘邦夺取天下就可以万无一失了,到时候裂土分王,英布得到的可就不仅仅只是淮南这一片地方了。】
【英布好歹也跟过项羽,还不了解项羽的性格,随何说的关于他没有调动所有人马支援的事情,就很让英布心虚了。】
【毕竟项羽是个疑心病重,又容易发怒,心眼儿还很小的人。】
“”
项羽实在忍不住:“天幕就是对我有意见吧?!”
项梁对此并不知道该去回应些什么,才稍稍缓过来的心情又骤然跌了下去,而且突然冒出个越发清晰的想法及认知来——真是成也性格,败也性格,他真的有些死心了,看来他这侄子当真做不了统率,甚至都没有足够的耐心......
“你说......我们当真还能成事吗?”
这话听得项羽一惊,张了张嘴,愕然道:“叔父......?!”
若是不能成事,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对上项羽的眼神,项梁不由得摇了摇头,不欲再说。
他也实在不知道该继续说些什么。
可项羽却无法就此沉默下去,忍不住一再追问项梁这话是什么意思。
于是项梁不得不继续开口道:“就算有人奔着你的强悍武力来投奔,可最终,你又能凭借什么来留人?”
“我......”
项梁打断项羽:“而且你听天幕说的这些,这些跟着你的人,反叛如此容易。”
“更何况两方势力对上,又岂能只依靠武力。”
眼下天幕继续说的话,就在生动诠释这一点——
【英布的确认为随何说得有道理,也答应了随何,但他要求随何不能走漏风声,要暗地里结盟,给出的说辞是以免项羽早做准备,可实际上,这怕不是英布还想再观望一下,所以才给出的托词。】
【但随何怎么可能随了英布的意,正巧当时楚国的使者也在这里,迫不及待催促英布出兵,于是随何就直接闯了进去,并坐在楚国使者的上席,说九江王英布已经归附汉王,楚国凭什么让他出兵?】
【这一下子,楚国使者就起身要走。】
【于是随何又立即劝英布,说事情已经到了不可回转的地步,必须要赶紧杀了楚国使者,千万不能让他回去!】
【都到了这种地步,英布还能有什么办法,于是只能杀了对方,然后出兵攻打楚国了。】
【其实想想也挺艰险,如果楚国使者先一步到英布面前,那英布也不是没可能碍于项羽的武力威胁,倒向项羽。】
【所以先有刘邦当机立断策反英布,再有随何来这一出,当真是一切都“恰到好处”,不服不行。】
项梁深深叹了口气:“你听吧,有武力威胁的情况下,也并非万无一失啊。”
项羽......项羽无言以对。
【到这里,刘邦这边的班底,可算是真正的成了。】
【事实证明,张良的“下邑之谋”虽然不是全面的战略计划,但它构成了刘邦关于楚汉战场计划的重要内容,而正是在张良的谋划下,一个内外联合共击项羽的军事联盟终于形成,并扭转了楚汉战争的局势,使得刘邦由战略防御转为了战略进攻。】
【——最后刘邦的军队兵围垓下,打败项羽,主要依靠的正是这三支军事力量,这足以证明张良“下邑之谋”的深谋远虑。】
【“汉初三杰”有萧何,张良,韩信,“灭楚三杰”是彭越,英布,韩信。】
【这里面可都有韩信,并且“灭楚三杰”之首,韩信毫无疑问的当仁不让,前有平定三秦之能,可这还不是韩信真正“显威”的时候,韩信的时代,或者说,他“兵仙”的名号,将从这一刻的北伐东进开始,真正的奠基于历史的洪流之中。】
【这一路北伐,韩信可以说是摧枯拉朽——】
【看看北方有什么,有魏豹的魏国,陈馀的代国,赵歇的赵国,还有臧荼的燕国,而韩信摆平这四个国家,只用了十个月。】
【俘虏魏王,破赵灭代,说降燕国,后一路东进,夺攻齐地,韩信这一路,当真是强突猛进,势不可挡。】
魏豹,陈馀等,那可是先前倒戈项羽的。
结果又怎样......惧怕于项羽那边的威势不说,竟也抵挡不住刘邦这边的韩信?
这其中被天幕来回“点名”的几个,实在是忍不住想,他们这些个,是不是一点活路都没有啊?
就跟那什么小喽啰一样,来回被踢......
既然如此,那他们还折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