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子心态 又又又有人反了!(1/2)
乐子心态又又又有人反了!
此时听天幕讲这些,嬴政是哪哪都满意了。
至于其他人......
反正被天幕提到名字的那几个,脸色可都不算好。
刘邦那种心态,他们也不是没有过。
虽然现在的处境还算不错,但对比天幕说过能称王的结局,这差距还是不小的,心底怎么也是有点比较。
可这一期,突然听天幕说到这里......
几人不由得都是一激灵。
骤然意识到,称王可不是他们最后的结局。
就像天幕说的,楚汉战争结束之后,局势真的就这样了吗?
想也不可能。
所以他们最后真正的结局是......
【公元前202年,距离刘邦登上皇位仅过去了五个月,燕王臧荼谋反了。】
【关于燕王臧荼为什么谋反,究其原因是什么,史书之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只说七月的时候,燕王臧荼攻下代地,刘邦则亲自领兵征讨,到九月的时候,臧荼被樊哙俘虏,其军投降,之后臧荼被诛杀,刘邦改封太尉卢绾为燕王。】
卢绾,太尉卢绾。
此时在沛县的卢绾听天幕说到这里,甚至耐不住想要起身走两圈,终于听到他名字了!而且果然跟在他兄弟身边,最后也是有官职在身的!甚至还成了燕王......可再一想到现在的情况,卢绾脸上激动的表情骤然又是一僵,屁股擡起,又泄气坐了下去。
在天幕口中,他未来的光景再好又有什么用,现在一切都已经变了。
唯一不变的,只有他和刘季的感情。
但刘季......还有机会吗?
卢绾抿了抿唇,竟也不合时宜的开始期待了起来。
然后又听天幕继续往下说——
【我们上一期讲了很多人,但卢绾却说得很少,可见不管是西进关中,还是楚汉战争时期,卢绾都并不是主要人物。】
【但为什么臧荼死后,燕王会轮到卢绾来当呢?】
【——大概在刘邦看来,卢绾又是他老乡,又是和他一起长大的兄弟,甚至两人还是同一天出生的,所以这位卢绾身份上天然叠了很多buff,加上两家又是交好的,所以谁背叛刘邦,卢绾都不可能背叛他。】
对。
刘邦不由得点头,若说他最信任谁,肯定是他这位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了。
谁背叛他,卢绾都不可能——
【不过人心是会变的,尤其是在权力的驱使下。】
什么?
同一时间,不在一处的卢绾和刘邦两人都是一僵,脸色变得不太好。
天幕什么意思?!
什么叫“人心都是会变的”?!
【但卢绾先不说,因为在公元前201年十月的时候,刘邦又收到了一个消息,这个消息怕是带给他的打击更大。】
【——有人上书控告韩信谋反。】
【韩信,那是谁,可是被评为“兵仙”级别的人物,一听这位可能要谋反,刘邦可是坐不住了,但是又不能向对付臧荼那样立即发兵征讨,所以他不得不询问各位将领要怎么办,这些将领能说什么,当然是说赶紧发兵把这小子坑杀了吧!】
【刘邦......刘邦对此沉默不语。】
【如果手里有个棒槌,怕是要一人来一下子。】
【打什么?是韩信打他,还是他打韩信?】
【于是刘邦转头又去问了陈平——为什么是陈平而不是其他什么人,比如说张良。
因为张良太聪明了,也太懂得看清局势了,在天下初定的时候,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
【而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也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
而且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也极少参与谋划。
在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一直恪守着“疏不间亲”的遗训。】
【他太清醒了。】
张良......
嬴政只要一想到这个名字,就观感复杂。
更何况他派出去的人,现在竟还没找到这张良的踪迹,这不得不让嬴政更是有些在意。
但现在,听天幕说张良在天下初定时的所为,嬴政竟莫名有些释然。
太过清醒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怕是不好为外界所左右。
所以就算找到这张良又如何,恐怕以嬴政的力量,除非让对方身死,大概也改变不了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