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谁敢议论什么,我拔了他的舌头!(1/2)
第77章谁敢议论什么,我拔了他的舌头!
小刘盈召了审食其来,跟他说了林清源的推测和查到的长安城及其周边最近出现的暖冬现象,审食其的脸色也越发凝重,一时想不到什么办法应对。
“审爱卿,朕和先生已经看过了,长安城周边虽有百姓因着暖冬而种些东西在地里,但并不多,所以这个冬天过去应该比较平和。”
“唯一需要加强防治的就是地里潜藏的害虫和病菌的幼虫,这个朕已经吩咐了太医令,让他们赶紧制作能够灭杀害虫的药,想来问题应该不大。”
“眼下难的是来年春日该怎么办,据朕的先生推测,明年关中可能会出现旱灾和倒春寒的现象,老百姓的收成恐受大的影响,朕担心会引起饥荒,进而导致暴乱啊。”小刘盈忧心忡忡。
“既然是林先生所言,那想必做不得假,陛下,臣如今也不得章法,不知林先生可有什么主意能破此困境吗?”审食其想了想后,拱手行了一礼,直接询问道。
“朕和先生商量了一下,决定让爱卿你,调职。”小刘盈犹豫了一下后,还是说了出来。
“调职?”话题跳跃太快,审食其一时没反应过来,脸上满是疑惑之色。
“不错”,小刘盈点了点头,“既然眼下的困局是明年春日可能会出现的旱灾和百姓缺衣少食的局面,那么朕想,林先生带来的那些土豆红薯等耐旱且高产的作物种子,就能派上用场了。”
“陛下是想……”,话到此处,审食其终于反应过来了。
“朕是想,等到来年春日,让你以治粟内史的身份去推广这两种作物,也为关中受灾的百姓们挣出条活路来。”
“当然了,朕也会提前命下属诸侯国和郡县调动粮食来关中,预备赈灾事宜,以防不测。”
“但此事到底还未发生,贸然动手,怕是不能取信于民,还会造成恐慌,所以爱卿你的任务就是重中之重了。”小刘盈郑重其事的对他道。
“承蒙陛下厚爱,臣自会拼尽全力,”审食其闻言,当即跪下行了一礼。
“只是治粟内史与典客虽同为九卿之一,但负责事宜却相差甚大,这贸然调职,恐怕难以服众啊。”他担忧这会引来朝中敌对势力的注目。
“这个爱卿尽管放心,朕会寻个合适的由头宣布此事,眼下最要紧的,还是推广新作物的事,事关江山社稷,百姓苍生,其中种种内情,又只有伯父你最清楚不过。”
“此等要事,朕也只有托付给伯父才能放心,万望伯父以天下百姓为重,千万要接下此事才好,朕,在此拜谢了。”说着,小刘盈就拱手要给他行礼。
“陛下,陛下,这怎么使得啊?”审食其赶紧膝行上前扶住对方。
“既然陛下如此信任微臣,那臣必定全力以赴,办成此事,方不负陛下之重托啊。”并立刻信誓旦旦的许诺道。
小刘盈听到这话,就知道这事儿彻底稳了,他又勉励了几句,并当即写下圣旨,任他为治粟内史,统管天下农桑之事,审食其谢恩后,便离开了宣室殿。
他本想回府去思量一下,可想着家里也没个人能跟他说说,这脚下一转,便想回到椒房殿去,正巧吕雉不放心,也派人过来询问发生何事,他便顺势回去见她。
椒房殿里,吕雉屏退左右,与审食其相对而坐,并询问情况,他也是如实告知,并把那任职圣旨拿了出来,再一次表达了自己恐被他人嫉恨的忧心。
“你怕什么?他们嫉恨你,说明他们不如你,盈儿肯让你当治粟内史,那是眼光好,也是信任你。”
“我早先说什么来着?你就该得这个位置,管理天下农桑,为百姓做实事,也为自己争光,而不是当什么典客,费力还不讨好。”吕雉拿着圣旨看了又看,心里只有高兴的。
“陛下信任我,对我委以重任,这自然是好事,可我还是担心朝堂上会议论啊。”审食其叹了一口气。
“谁敢议论什么?哀家拔了他的舌头!”吕雉当即就表态了。
“自己没能力,又不简在帝心,就去嫉恨你,这是哪门子的道理?”她平素就护短,眼下又是最在意的男人得了莫大的好处,那她只有更护着的。
“……”,审食其张了张嘴,本想劝她一句,可到底她也是为了维护自己,想着朝堂上难免会有议论,也确实需要有人庇护,为自己正名,也就没在多说什么。
而审食其突然调职一事,也在吕雉和小刘盈的压制下没出什么大问题。
直到第二年春日果然发了旱灾,新作物推广且活人无数的时候,众人才反应过来,这是上头给审食其立功的机会呢。
原来的治粟内史既得罪不起陛下,更得罪不起皇太后,可又实在不甘心,便派人去挑唆吕家人。
结果可想而知,吕家那群无利不起早的家伙自然三番五次的求见吕雉,若是别人也就罢了,可现在偏偏是娘家人来闹,吕雉也是焦头烂额,一时应对不得。
而这个局面,也正是林清源想看到的,当初他给小刘盈出主意,让审食其接手此事时,除了帮百姓解忧外,就是想着要他们内部互相争起来才好,这样才会无暇顾及自己。
小刘盈年纪小,也看不透其中的筹谋,可刘元却因为之前曾隐约察觉到了自己母后和审食其之间不同寻常的情分,而对现在这个局面起了疑心。
她怀疑有人设局,想要来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可眼下所有的好处都被自己弟弟总揽,受灾百姓虽然赞美审食其,但更多的则是称颂小刘盈的。
因为这次救灾补种的土豆和红薯这两种高产作物,都是打着当今陛下的名头推广的。
老百姓本身就对皇帝有一种天然的敬畏和佩服在其中,眼下对方又用良种救了万千黎民,他们自然感激非常,心里更加认定当今陛下是个仁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