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相逢 “广济寺中,鲤莲池畔,你和我说……(1/2)
第36章相逢“广济寺中,鲤莲池畔,你和我说……
康熙三十九年三月十七,和硕温宪公主下嫁佟国维之孙舜安颜。
天还蒙蒙亮的时候温宪就起身了,出嫁的吉服和需要带的发冠都已经被喜嬷嬷取出来放在一旁,外面渐渐也能听见人走动的声音。
虞燕从温宪公主起身的那一刻就醒了,她眼睛都困得睁不开,可是脑子却清醒万分,一旁的陈姑姑替她净面洗漱换衣,等被打扮得像个大红包一样之后她就跑到了温宪公主的身畔。
昨晚她们俩难得的窝在一起睡了一觉。
温宪的脸上已经被铺上了一层粉,眉峰被修得弯弯的,一双水盈盈的桃花眼似乎蒙上了些许白雾。随着喜嬷嬷不断地铺粉上去,原本还算清晰娇美的面容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面具,与她本来的样子完全大相径庭。
虞燕不免抱怨道:“这画的也太丑了吧。”
喜嬷嬷赔笑道:“格格有所不知,这么多年来,出嫁的妆容都是这样画的,这已经算是下手轻的了。”
温宪含笑按住喜嬷嬷的手,从一旁取过口脂递到虞燕手里:“如今再改妆面恐怕有些来不及,不过口脂还没画,不如你来替姑姑画?”
虞燕也没接触过和化妆有关的事宜,但看着姑姑鼓励的目光,还是硬着头皮拿起口脂轻轻的往她嘴巴上抹。
那些什么花瓣唇咬唇妆她都只是听过,却没有实践过,因此虞燕小心翼翼擦着口脂,生怕把温宪公主的妆容画坏了。
德妃进屋的时候她才涂完口脂,姑侄俩坐在一起面面相觑,虞燕的眼角还有点红。
她倒不单纯是因为温宪公主马上就要出嫁难过,毕竟就像胤禛说的那样,等到他们出宫建府之后,只要递上拜帖虞燕就能跑到公主府去玩,她只是想着历史上温宪公主的寿数,不知道该从何改变。
“额娘。”温宪柔声道。
明明本该是最亲近的母女两个,此时此刻却相顾无言许久,最后还是德妃眉眼弯弯让旁边的宫女取出两个小盒子,一个里面放的是温宪最爱吃的胭脂桃红酥,说是给她垫垫肚子,毕竟这一路嫁到佟府这么长的一段时间,温宪公主是不能吃什么汤汤水水的东西的。
而宫女端出来的另一个盒子里面则只放着一块小小的玉佛,晶莹剔透,握在手里还是暖的。
德妃的这块玉佩还是她没有生下温宪之前伴驾去五台山的时候求的。
她这一辈子先后有过三个女儿,但不管是七格格还是十二格格,德妃都没有留住,唯有五公主被养在太后膝下才平安长大。
德妃看着自己这个唯一的女儿,第一次什么都不想求,只求她能平安健康的活着。
她恨佟家也恨万岁爷,千挑万选最后选了那么一个没担当的男人来当额驸,但圣旨已下也没有更改的可能性,德妃只能期盼舜安颜经此一遭真的能够改过自新,不说什么举案齐眉,哪怕是相敬如宾也好。
温宪出嫁离宫前要先后前往宁寿宫和乾清宫辞别太后和康熙,最后行至太和门前,站在一百三十五擡陪嫁旁边送她出嫁的是兄长胤禛。
还有一个不管宫人怎么劝说都不听,非要一路跟着跑过来的虞燕。
宫门口站着迎亲的队伍,打头那个就是温宪公主的额驸舜安颜,他穿着大红的喜袍,面容春风得意,就连佟府前来迎亲的下人们脸上都是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
不得不说,舜安颜确实算得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八个字,不提他内在是什么样的,至少外表看上去也算得上是一表人材,就算站在公主旁边也逊色不到哪去。
虞燕却实在对这个人提不起来什么好感。
他难道是因为温宪公主才感到这么高兴吗?显然并不是,只不过是因为万岁爷将公主下嫁他舜安颜,这些事情让他感到很有面子罢了。毕竟在那之前他连公主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能有多少感情。
虞燕心里不得劲,但为了让姑姑出嫁显得喜庆一点,还是僵硬着脸保持着甜甜的笑容。
一路吹吹打打打,京城里的百姓好奇地前来围观天子嫁女的盛况,喜乐声一阵接着一阵,就没有停下来过。佟府里更是挂满了大红绸缎,就连下人们身上穿的也是红色的衣裳。
满目的红中虞燕却一眼看见了一名穿着象牙白色的少女,她躲在人群中,秀美的脸上闪过嫉妒的神色。
“那是谁?怎么穿着白色的衣裳?”虞燕心下一突,随便拉了个佟府的下人问道。
那人顺着虞燕指的方向看去,最后打了个马虎道:“格格恐怕是看错了,今日是大喜的日子,咱们府上除了红色外就再也没有别的颜色了。”
虞燕可以保证自己绝对没有看错,她看了眼身边的跟着她出来的越桃:“你刚刚有没有看见一个穿着白色衣裳的姑娘,就在南边的那群人里,旁边还有个柱子。”
越桃摇摇头,她刚刚什么也没看见。
虞燕有些纠结,莫非真是她刚刚看错了?她再次顺着刚刚的方向看去,依旧只能看见满场的红,似乎刚刚的白只是惊梦一场。
喜宴热闹了一天,等到夜幕降临在佟府用过晚膳后虞燕才陪着喝得有些晕的胤禛上了朱轮车回宫。
弘昀如今刚满一个月,脸稍微长开了点没有像之前那样皱巴巴的,但在虞燕看起来还是像个小老头。弘昐倒是很喜欢这个弟弟,他举着手里五颜六色的花片就在弘昀面前晃来晃去,希望能借此吸引他的注意力。
“怎么送公主出嫁回来之后唉声叹气的?”李氏看着女儿皱成一团的眉毛不禁有些纳闷。
虞燕纠结了一下最后还是说道:“姑姑又不喜欢那人。”
“你先前不还总是说我看那些话本子里面什么情啊爱呀得多没意思,怎么现在又想到什么喜不喜欢的事情了。”李氏打趣道。
“那不一样啊,额娘你那是看那些情情爱爱才子佳人的话本子看入迷了,大部分情况下人这一辈子都遇不到那样的感情,女儿那是让你不要被那些话本子荼毒太深,到时候陷进去出不来。”虞燕振振有词。
“可是姑姑不一样啊,在这里女儿家嫁人基本上就算是一辈子的大事,就算不嫁个自己喜欢的,也总得嫁一个正常的男人吧。”虞燕吐槽,“那舜安颜是个什么东西?既风流又无情,他有胆子娶公主还置办外室,怎么就没胆子为了那外室到我皇玛法那边辞了这桩婚事。”
“又想要公主下嫁的美名好给他充面子,又想要小意温柔的外室补足他的里子,什么天下的好事都被他一个人占了?”虞燕心里郁闷得很,只觉得自己姑姑嫁给这种人,简直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的事情是不好更改的。”李氏戚戚然道,“不过之后你要是出嫁,额娘拼了命也不会让你嫁给舜安颜那种男人的。”
离虞燕嫁人还早,可李氏一想到那些嫁到蒙古去早早过世的公主,她就不免有些着急忙慌。
不过如今康熙孙子辈里年纪最大的女孩是直郡王家的大格格妮楚贺,她如今也不过是十二岁的年纪,说起谈婚论嫁还早得很,因此就算李氏再怎么害怕和着急也没什么用。
温宪公主出嫁了,星德又要守孝,一下子虞燕身边就没有有了可以说话的人,她早上起来到胤禛那里去和两个弟弟念书,只能看着旁边空荡荡的桌子发呆。
春意渐浓,一转眼就是四月,自从胤禛从大臣宗室那边将户部的欠款收缴的七七八八之后,康熙又动了南巡的心思。
恰好又逢江宁织造曹寅和他大舅哥李煦上折汇报江南近况,其中牵扯到了盐税方面的事情,康熙一番思忖之后下旨命由太子监国,其余阿哥从大阿哥到十四阿哥全被提溜去了江南。
胤禛这次出行后院的女人一个都没带,弘晖和弘昐这是这个月种痘,福晋和李氏都要留在家中照顾自己的孩子,而宋氏和武氏两人并不怎么讨他的喜欢,所以最后他只着人吩咐李氏让她替虞燕收拾衣裳和吃穿用具,带着陈姑姑及身边两个丫头一道跟着她去江南。
虞燕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很诧异,因为她现在年纪不大,哪怕是直郡王那样出了名爱女如命的人都是大格格到了十岁之后才想着带她出门逛逛。
胤禛对此倒是不以为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日后你有的是在后宅打转的时候,如今趁着年纪小多出去看看开开眼界也是好的。”
最重要的是胤禛这几日给孩子们上早课,早就发现了虞燕有些心不在焉的情况,他想借这个机会,带着女儿出去散散心。
此次南巡的线路并不长,大约也就主要停驻在徽州、苏州和江宁几个地方,其余的地方也就是一扫而过,特别是江宁这个地方,曹寅和康熙的乳母孙嬷嬷都在那,御驾势必会在那里多停留几天。
陈姑姑光是虞燕收拾衣裙鞋袜和平日里的用具就收拾了几大箱出来,让她不免觉得有些夸张。
最后还是谢嬷嬷替陈姑姑辩解道:“格格出门那就是皇家的脸面,再怎么轻装出行该带的该用的也都不能少,宫里光是跟着去的朱轮车就有足足几十驾,放这些东西全然是够的。”
朱轮车缓缓驶出京城,虞燕好奇地掀起帘子,这是她穿越之后第一次出远门,同样是春日的暖风和澄澈的天空,可到底还是有什么不一样了。
徽州距离京城足有千里之远,虞燕坐在朱轮车上坐的腰酸背疼才终于到了原定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