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王府 青史留名不负春(1/2)
第92章王府青史留名不负春
想要收集各省县闺阁女儿的诗作文章实际上是没有那么容易的,双卿打理的书肆如今只在京里打出了一定的名声,若是想要收集各个地方的恐怕还要在地方上设立书肆的分号,除了售卖书籍外,还可以征收姑娘家的诗稿。
这些事情倒是急不得,虞燕只是先让陈安平去筹备,至于她自己则是备了马车回了雍亲王府。
弘昐长高了一大截,他翻过年就满十三了,穿着刚练完布库湿透了的衣裳从空旷的台面上下来,几乎是跑着到了虞燕面前。
如果说星德是竹,那他就是松,常年习武射箭让弘昐看起来都比大两岁的星德一样高,肖似李氏的眉眼笑起来如同冬日的暖阳温热不灼人。
“姐!你可算回来了,我和额娘都想死你了!”
弘昐本来想扑到姐姐怀里,但是一想到自己已经是十二岁的大孩子了,按照阿玛的话来说,不能做出那副扭捏的小儿女姿态,因此他有些遗憾地停住了脚步。
虞燕对这个弟弟感情很深,她现在比弘昐还高点,因此摸了摸他的脑袋佯装嫌弃道:“你这满头的汗往我面前凑,想熏死你姐姐啊!”
弘昐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脸,连忙回屋去换洗过衣裳。
他的东面住着九岁的弘昀,西面则是六岁的弘时。弘昀是个安静的有些腼腆的孩子,比幼年的弘昐有过之而无不及,李氏的话语中也常常提到这孩子比起骑射更爱念书,不过看得多的也不是那些正儿八经的四书五经,而是一些诸如《几何原本》、《崇祯历书》、《坤舆全图》这类的西洋学说。
“姐姐。”弘昀乖巧地从屋子里头出来,身后跟着虎头虎脑动个不停的弘时。
弘时可以说得上是李氏生的这几个孩子里面最调皮捣蛋的一个,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是李氏生的最后一个孩子的原因,仗着自己年纪小是什么事情都敢干,什么话都敢说,叫虞燕说来居然在他身上看出了几分她那位十四叔的影子。
想到这里她不禁打了一个寒颤,那可还是千万别要了。
虞燕从广州那边回来自然也没忘记给几个弟弟带礼物,只是除了李氏所生的三个弟弟外,耿氏的弘昼和年氏的福慧年纪都还小,所以她干脆给除了弘昀以外的弟弟都送了一视同仁的东西。
至于弘昀,她送的则是牛顿的新著《光学》,这本书是康熙四十三年的时候完稿的,写的是光的粒子学说,先前海外也一直没有完整的稿本,过了五六年才正式直面天日。
他拿到书的时候还怔了一下,虽然说胤禛和李氏对他爱看西洋学说没有表达过什么不满,但是难免会听到下人们说他这个阿哥学这些西洋玩意是玩物丧志。
姐姐……没有那么觉得。
弘昀原本绷得紧紧的小脸顿时放松了不少,他大着胆子去拉虞燕的衣袖,声如蚊呐:“谢谢姐姐……”
在前院见过三个弟弟后虞燕就迈着步子带他们往椿居苑的方向走去,李氏的院子里许久没有这么热闹了,她或许是接到前院小太监传来虞燕回来的消息,早早就站在廊下等着了。
“女孩子这个年纪就是见风长,一年的功夫你长得都快跟额娘一样高了。”李氏拉过她左看右看,心里觉得自家女儿仿佛又瘦了。
翻过年她都十五啦,虞燕不记得现代的时候她长了多高,但是如今按照胤禛和李氏的个子来看她应该只能算是标准身高,差不多一米六五左右的样子。
弘昐他们虽然现在一直住在前院,但也没忘记常回椿居苑看看李氏,所以一进屋基本上都各自找到了该坐的位置,虞燕则被李氏拉着坐到了身畔。
等胤禛从府外回来和用晚膳的间隙,李氏抽空还和虞燕讲了两桩府里发生的事情。
第一件是关于管家权的。
原本雍亲王府的管家权都以给虞燕练手为由送在前院,但是如今她长住公主府,所以胤禛干脆就把库房钥匙一分为三送到了福晋和两个侧福晋手里。
结果不知道年侧福晋那边怎么突然招了胤禛的厌恶,管家权直接被收走,账册和钥匙全部都送到了正院。李氏一直贯彻着不和福晋打擂台的思想这么多年,见状干脆也把钥匙都送回去了。
自从弘晖去世后福晋吃斋念佛多年,那股原来的气性都淡薄了不少,如今她虽然养着弘昼,却压根儿不像弘晖在的时候那样提前给他开蒙,反倒是让他由着小孩子的天性到处撒欢乱跑,因为这事儿耿氏还偷偷私底下抹过几次眼泪,觉得福晋要把孩子养废了。
第二件是则是关于福惠的。
“六阿哥身子骨一直不好,因为这件事情王爷一直拖着没给他起正式的名字,只是福惠福惠的喊着,年侧福晋就是因为这件事情跟王爷大吵了一架,她的意思是起不起名和身子骨好不好没有干系。”
虞燕实在有些搞不懂年若初心里在想什么:“后来呢?名字起了吗?”
李氏点点头:“你阿玛被她日日夜夜的说估计是闹得有些烦了,干脆写了好几个字给她,让她自个儿挑。”
虞燕好奇道:“那如今福惠叫什么名儿?”
“大名叫弘历。”
李氏说完就看到女儿惊诧的眼神,她还有些摸不着头脑疑惑道:“这名我看着远不如王爷原先准备的弘晟,也不知道为什么年侧福晋铁了心就要定这个名字。”
为什么一定要叫这个名字?因为这可是未来乾隆皇帝的名字。
但是他们现在所处的历史又不一定能和真实的历史重合,换句话说,年若初怎么才能够保证她生下的这个名叫弘历的孩子就一定会成为日后的乾隆皇帝呢?
“不过自从起了名字之后,六阿哥的身体也没有好转到哪去,一直都是病病歪歪的将养着,现在怎么说也有两三岁了,据说连地都没怎么下过。”李氏说到这里也有些唏嘘。
她们还在小声交谈着,坐在门口听这些家里长短已经有些无聊的弘昐一眼就看见了从外面走进来的胤禛,他连忙小跑上前:“阿玛!”
胤禛这些天的心情其实一直算不上好,八阿哥的爵位被一撸到底,虽然其中有他作局的缘故在,但同样也是因为康熙这段日子以来越来越容易暴怒的脾气,如今整个朝堂上官员们都战战兢兢的,气氛越来越压抑。
他多少也被影响到了一点。
但是回了后院胤禛还是迅速转变了自己的情绪,这张原本面无表情的脸上带上了一丝柔和的笑意,朝着虞燕关心道:“回来了要不要在王府多住两天?你弟弟们还有你额娘都很想你。”
“那阿玛呢?阿玛就不想额林珠了嘛?”虞燕笑嘻嘻地挽上他的手。
“自然也想。”胤禛看着女儿越来越高的个子,在心底又算了一下她的年纪,心中忧虑更甚。
虽说先前额林珠已经在汗阿玛面前为自己争取到了婚事自主的权益,但是随着汗阿玛日复一日的衰老,万一哪一日他的记忆开始模糊,把这件事给忘了,到时候随意给女儿指桩婚事,那可就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灵了。
想到这里,胤禛不自觉地又开始在心底盘算自己手底下那些门人家中有没有出类拔萃、性情和顺、容颜上佳的少年人。
但是他转念一想,那些人家中多半是是包衣出身,从身份上来说与额林珠相差甚远。
他的女儿自然配得上世上最好的男子。
虞燕是没想到自家阿玛已经考虑得这么长远了,在她看来自己十五岁都没到,只能说还是个孩子,婚事这种至少怎么说都要等到十八以后再来想。
故此等在李氏那边用完膳后,她就跟胤禛身后进了他的书房,主要是关于先前将法保留在天津时处理的王世昌盐税一事。
“你那侍卫还算得上机灵,日后倒是可以多提拔提拔。”胤禛先是说了这么一句话,随后接着道,“盐税这个东西汗阿玛肯定是知道有蹊跷在里面的,从前他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这次王家做得太明显了一些,再加上当时后宫中因为高庶妃的五彩镯子一事闹出了不小的风波,所以才被严抓了。”
“那八叔那边呢?”虞燕问道,“他可是先前主管内务府的,大部分出去做盐商的包衣都跟他有点香火情。”
“汗阿玛那斥责完八弟后就像是把这件事情揭过了,听宫里的娘娘说汗阿玛如今身子骨似乎出了点小毛病,这段时间太医院那边一直在忙着煎药,只是具体出了什么问题,乾清宫那边都是一点风声都没有传出出来。”
皇上的脉案基本上都不会放在太医院,所以哪怕他们这些做儿子都知道自家阿玛身子出了问题,却也不好随意探听,尤其是在如今康熙越来越多多疑的情况下,一旦谈论到身体状况的事情,基本上都要被扣上一顶不孝的帽子。
而在乾清宫服侍的那些太监宫女这段时间以来,那真是把自己当成了聋子和瞎子,巴不得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乾清宫中康熙正在看两广总督递上来的折子,里面写的就是虞燕遣派石阳在广州那边新办女学和收集闺秀诗作的事。
这些都是从前温宪还在的时候做过的事情。
人一旦年纪大了就会开始忆往昔,就连康熙这样的皇帝也不例外。
他扶了扶造办处送来的眼镜,觉得自己的眼睛确实越来越差了,看着折子上的那些蝇头小楷只觉得头昏脑胀。
“额林珠回京了没?”他幽幽道。
梁九功低着脑袋:“回万岁爷,格格回京一个多月了,如今上书房那边应当刚下学。”
“叫她来乾清宫陪陪她皇玛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