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1/2)
理解
卫国公府长孙氏嫡女,曾经的一代的天骄人物,其文韬武略、诗词歌赋,佼佼胜于天下男子。
长孙氏的嫡女,生来便是皇后。
她嫁与谁,谁便做皇帝。
“你母后曾经——并非你记忆中的模样……她曾经鲜衣怒马,最是向往江湖儿女。世人皆知她贤淑大气,却不知她曾叛逆到离家出走,闯了一段江湖。”
宰丞长孙晏性情冷疏,才华卓越。可长孙皇后嫁人前,他其实并不显眼,他不爱说话,甚至有些木讷。
他有一个光彩夺目的姐姐,他的才能和努力在姐姐面前便如月和日——日的光芒,足以掩盖月。
“但长孙氏,哪容得你母后如此自由。他们培养你母后,你母后便生来亏欠他们……”
从舅舅时断时续的描述中,魏婕在脑海里虚构出了一个肆意潇洒的江湖女郎形象。她怀着仗剑走天涯的自由心,甚至于已经感受过了那般恣意的滋味——却生生被折断了翅膀。
长孙氏嫡女,终究要做皇后。
便是死,也只能死在皇宫里。
或许舅舅只是有感而发,只是触摸到了回忆,但魏婕不信舅舅无缘无故,便会同她说这些。
她是长孙晏的学生,长孙晏有大把时间,跟她回忆母后的曾经,何故如今谈起。
魏婕:“舅舅知道我此行来由?”
许是魏婕的表情太过平淡,长孙晏撩睫,漆黑眼瞳定定看她:“你怪你母后吗?”
魏婕:“母后自有母后的苦衷,我做儿女的,有何条件怪她?”
长孙晏的一番描述,母后曾经的才华横溢,的确触动到了魏婕。
但并不代表,魏婕便可以完全理解她,便可以对她释怀。
母后的痛苦,传递给儿时的魏婕,一代又一代累加的负担,自此折磨了魏婕一生。
魏婕不怪她的母后。
却也仅此而已。
长孙晏道:“你想拥护六皇子,卫国公府不会支持你。”
长孙晏一针见血。
魏婕手指紧扣,呼吸停顿一拍。
魏婕的态度,但凡了解她的人,便不难估出。
此次魏琛轩身上的火,若放在以往,魏婕早已替魏琛轩站了出来。而不是像现下一般,袖手旁观、坐岸观火。
然卫国公府的确不会因为魏婕的一场梦,便放弃了拥护多年的七皇子,更何况卫国公知道,六皇子是女子。
自古以来,从未有女子登帝。
魏婕早知卫国公府不会轻易放弃魏琛轩。
她正想如何劝戒时,长孙晏蓦然开口:“但我可支持你。”
魏婕怔然凝视他。
长孙晏弯起唇角,顷刻间,宛如万千霜雪落地消融,满山氤氲蒙蒙雾气,他似是怅然,似是缅怀:“我并不是想劝你理解你母后,我只是……忽然念起她了。我时常能念起你母后,你母后时运不济,她那般有才华,若是世道容她,我不及她。”
——若是世道容她,我不及她。
长孙晏此人城府深厚,说出的每个字都饱有深意,是以他口中吐出的多么感人肺腑的话,魏婕也只会听一半。
可只有那一句。
只有那一句。
无华丽辞藻点缀,无坎坷波折的故事,只淡淡一句陈述,便好似一丝电流,从魏婕五脏六腑,穿到四肢百骸。
魏婕才真正,开始有点理解母后了。
得到舅舅的支持后,魏婕又召集她门下幕僚,几天连轴转的商议,卫国公府以及皇后一党的纠纷也由最激烈,到了平缓。
便好似一切危机潜伏进了海底,只留下了表面的平和。
戚子坤秋猎上的英勇护驾,成功得到了皇帝的信任。魏婕才闲下来,便收到了戚子坤的信。
戚子坤信上所述,皇帝派遣他去地方巡察,掌皇令,回归后便可升官,尚公主。
戚子坤最后写道,他会尽快赶回,请魏婕不要忘了他,记得想念她。
魏婕捏着信,看得脸一阵白一阵红。
身旁春杏惑然问:“殿下,戚公子写的什么?”
魏婕一甩信纸,抱着引枕,颓然歪在榻上,发丝凌乱铺散,沉闷闷:“他最近离开京都了……”不能陪她玩了。
魏婕既欣喜于戚子坤回归后便可成亲,她可以日日和戚子坤呆在一处,又难过于最近见不到戚子坤,极为无聊无趣。
公主好不容易歇下来,却闷闷不乐,春杏看得着急,她试探道:“前两日赵小姐递帖子求见,但公主忙碌,奴婢便给搁下了……不如今日召见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