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卷(重修)(1/2)
答卷(重修)
翌日。
沈宁无原由告假,未来政议院处理政务。许子杰心下一松,局促散了一半。
比起与朝臣同处一屋时的紧张,他更怕见到沈宁此人。
许子杰总觉得,沈宁的目光是一把利刃,不需久看,只一眼,便可让人却步。
现今人未来,他一身自在,坐在薛瑞安身侧,专注起丞相分发过来的文书。
万缕晴晖,透窗而过,在诺大的书案上,洒下一片明静。
政议院中,唯余翻阅书册的沙响。
一位老臣突然问道:“苏相,关于淮州内涝一事,可有头绪?”
淮州位处江南,三面环江,且东侧的临江处地势较低,每年入夏,一进入汛季,几成泽国。
永安帝有意改变淮州内涝的严重局面,想修建一套完善的排水系统。
至于如何算作完善,永安帝将这一难题,抛给了朝中众臣。
几日前,苏涣才与沈宁商量出些头绪,今日他便无端告假不来。
苏涣面色严肃,同样问道:“诸位有何想法?”
方才那位老臣道:“老臣以为,可在淮州城内,扩修地下排水通道,连通江水,让积水汇入江中。”
一人答之,政议院中,俱是同一个声音。即便说法换了又换,但大意相同。
苏涣颔首,继而看向薛瑞安身侧的许子杰。
薛瑞安向来不提建议,只办实事。
众臣商议,永安帝决议,薛瑞安则将他们的决策落为实际,负责实施。
故而,苏涣不在意他的想法,但想听他身侧的新科状元如何说。
今年的殿试题目,不同以往的诗赋。诗赋只能试出文采,试不出士子们的为官能力。
是以,永安帝将殿试题目,改为民事以试之。
许子杰正是在殿试的,十通民事问题的作答中,见解独到。永安帝览之,隧擢其为第一。
苏涣想听他对解决内涝措施,有何独到见解。
“子杰有何想法?”
听苏涣如是问,许子杰挺直脊背,认真道:“子杰以为,可在淮州地下扩修排水通道,引积水入江。”
又是同样的回答。
苏涣忽然想起,沈宁也曾提出此法,但只片刻,他便将自己的想法驳回,另提新法。
沈宁说,可建水窗。
于是,苏涣将沈宁自驳的话,原封不动地说与许子杰,以一种循循引导的语气,道:“若积水携带沉积物,流入水道,堆积其中,不仅难以清理,还会造成堵塞,增加隐患。”
他想引导许子杰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随众臣之说。
只可惜,许子杰未能像沈宁一样。
他挠了挠头,脸红道:“是子杰考虑不周。”
苏涣虽有失望,但依旧温言温语:“老夫与诸位一样,最先想到的也是此法。只是,再一想到这些隐患,便又觉,只扩修地下水道,还不是最适合的。”
一位朝臣突然问道:“宁安王可曾与苏相商议出什么好的排水之法?”
政议院中的大臣,皆知苏涣与沈宁的关系颇好。
苏涣坦言道:“王爷只同老夫提到‘水窗’二字。可惜王爷今日告假,无法详问。”
众臣也不禁好奇,沈宁所说的‘水窗’,到底为何。
许子杰顿感失落,就像昨日在画舫上,自己夹在皇帝与薛瑞安之间,看两人相谈甚欢,却无法加入。
那是一种被忽视的多余感。
***
晌午时,沈宁已回到王府,在厨房为顾冉准备午膳。
顾冉一人在书房内,坐于书案后沉思良久,才快速翻找起来。
她一直在想,沈宁是如何让许子杰高中的。
顾冉清楚,这其中少不了顾骋相助。
但殿试题目由永安帝亲自出题评阅,即便顾骋能够打通所有关系,为许子杰开路,可到了永安帝那里,任谁都无能为力。
所有士子,只能凭自己的真实才学,去夺一甲。
只是,许子杰真有这样的才学吗?
若是有,为何这几年,一直不能如愿?
顾冉不想无凭无据,就断定他人能力不济。
兴许,许子杰一直未遇伯乐,沈宁只是给了他一个机会而已。
但若许子杰真的便是寒窗苦读,也无法策笔得胜,那沈宁助他成功的方法,就只有一个。
替许子杰作答殿试题目。
永安帝评阅的答卷,可能是沈宁的。
思及此,顾冉又疑问重重。
沈宁替许子杰作答,那要先预知殿试题目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