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重修)(1/2)
阴谋(重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①
在桃花春景图上题秋词,倒是有些符合杨骞此人。
许子杰不知不觉看画入了神,引得方桌对面的人打趣——
“许大人若喜欢,拿去便是。”
闻言,许子杰收回视线,对上杨骞的一双桃花目:“下官有要事同杨大人相商。”
杨骞似笑非笑:“杨某怕与大人相商出牢狱之灾。”
今晨,沈宁如何去的官衙,又是如何回来,作为“邻里”,他可谓一清二楚。
现下,许子杰方出沈宅,就来他这里做客品茗,到底是别有用心。
“杨大人误会了。”许子杰给杨骞斟一盏茶,道,“关于王爷的事,大人应已知晓了吧。”
“知道。”杨骞手撑下颌,姿态慵懒,让人一时捉摸不透他的态度。
这个人,曾在南下途中派人刺杀沈宁,许子杰虽始料未及,却也因此以为他与自己同站一队。
不想,宁远阁一谈后,他与沈宁解了误会,仇怨化无。
如今,杨骞做起没事人,轻松地连旁观者都称不上。
许子杰如若不知杨骞身份,也不知他与沈宁的仇怨似乎受人误导而生,那也不必对他留意至此。
怕,只怕杨骞临阵倒戈。
为探清他的态度,许子杰试探着问道:“杨大人知道多少?”
“不多。”杨骞转着茶盏,“不如许大人给杨某讲讲。”
心下斟酌一番,许子杰道:“那下官便与大人说说。”
由灯会之乱,到偷取钱财的乞儿,再到锦囊与钱袋中的暗语,许子杰事无巨细地道来。
杨骞如听说书,听得津津有味。
待许子杰讲完,他才问:“谋权篡位者,其罪当诛。许大人为何不将人关押入狱,反倒把人关禁于宅院?”
将沈宁关押入狱,许子杰何尝不想!
但是——
“若暗语中的北光朱另有其人,王爷只是个幌子,下官抓错了人,岂不是会让真正的贼人逃脱?”许子杰道。
杨骞坐正身姿:“那许大人也找个幌子不就成了?将王爷逮捕下狱,假作捉住奸人,引那北光朱现身。”
许子杰叹息道:“大人不知,下官也曾向王爷提此一计,但王爷……并不愿意,还称……”
“还称这是许大人一己之见,无根无据?”
许子杰提出暂先将沈宁关押起来时,沈宁便是如此将他驳回。
现下又被杨骞说中,他只好垂下肩,道:“这句暗语,的确是下官一人的理解,包括乞儿之死,也由下官一人告知详情。锦囊、钱袋中的玄机,也为下官一人发现。王爷不信下官之言,也在常理。”
“王爷是否见过乞儿的尸身?”杨骞问。
“未曾。”许子杰道,“到官衙之后,下官直接将此事告知于王爷,又给王爷看了锦囊与钱袋。”
所以,从头至尾,这便是场独角戏。
许子杰一人独支全局,又操之过急,难怪沈宁不会应下。
想通此处,杨骞笑起来,好看的桃花目中,映着对面的人:“将人关禁于官舍,是王爷自己提出来的吧。”
许子杰道:“是王爷提出的。”
“这便对了。”杨骞端起茶盏,浅缀一口,“若被关进牢狱,还如何与外界取得联系?就算是关禁闭,官舍也比戒备森严的牢房自由。”
听杨骞如是说,许子杰回想起沈宁的话——
“其实,大人可以谋逆罪名,下令将本王关禁于官舍,并公之于众。如此一来,贼人必会为栽赃陷害而接近本王。到时,大人便可趁贼人现身之际,将其抓获。本王也可借此机会,来证明清白。倘若本王真是北光朱,那么,大人便是‘人赃俱获’,本王也无理由拒不承认。”
相较之下,两人的话,倒有些相似。
而许子杰当时,也在几番权衡下,同意了沈宁的提议。
但他此刻,却在杨骞面前作恍然状:“杨大人的意思是,王爷会等人潜入官舍,与其暗通消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