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宫(重修)(1/2)
回宫(重修)
年关岁末,下起连日大雪。永安帝因一场风寒,囿于病榻多日。
晴妃如往常一般侍候他服下汤药,起身告退。
她还未走出福宁殿,便听永安帝问和贵:“宁儿何时回来?”
她脚步一顿,心头的终年积雪,被福宁殿里的地龙暖化,遂而放慢了步子,听和贵回道:“万岁爷,上元节前后便会到了。”
“省思殿那边,该准备的,都准备了吗?”
“万岁爷,您且放心,都备好了,就等着殿下回来了。”
上元节吗?
晴妃走出大殿,走到大雪纷飞中,擡手接起一片落雪,不自觉地因为心底的期待,露出微笑。
和贵说的殿下,正是沈宁。
他已被削去爵位,上元节回宫后,便要住进省思殿里。没有永安帝的指令,任何人无法进出此地。
这无异于是把沈宁关进冷宫。
太子初闻这一决定时,还与永安帝在御书房里吵得面红耳赤。
萧梓霁曾为处死沈宁,擅自让丞相与刑部尚书回家休沐三月。
甚至连顾骋回朝后,也惨遭罢免。
这一招以儆效尤,让朝臣们看清太子的态度。
众人虽不敢再议宁安王之事,但心底,却为太子的独断专行,而生担忧。
永安帝顾虑他今日的一意孤行,转而升为日后的专横跋扈,从而招致不满,众叛亲离,遂召他到御书房谈话。
萧梓霁道:“父皇,群臣不过是工具,需要的时候则用,不需要的时候,弃之一旁便可。儿臣此时,自可裁断宁安王,不需要他们教儿臣如何做。”
永安帝虽对他如此一言生了怒,却仍是耐心道:“身怀利器,反受其伤,如今你还未继承大统,就将权力束之高阁,日后,必会带来危害。”
萧梓霁心知永安帝有意帮着自己,便也有恃无恐:“儿臣明白父皇的意思,可如今这样的局面,难不成让陈尚书彻查到底吗?父皇就不担心陈尚书查出些什么吗?”
永安帝一怔,遂明白,太子已知哓自己安排的一切。
他叹息一声,道:“处死暂可不必,朕下旨将人接回宫,关进省思殿,不让他与外界取得联系便可。待时间一久,朝中自会忘记宁安王。”
萧梓霁不肯:“人证既在,为何不必处死?众人可以将他忘却,儿臣可容不下这一颗钉子。”
提及许子杰送回朝的“人证”,永安帝面色不霁。
那些所谓“人证”,是淮州百姓,是沈宁被软禁时,看守他的官兵。
百姓说,灯会当晚,鼓楼上有琴鼓之声,他们听了后,便失去意识,不受控制地向前行进。
后有练武行家又道,这乐声,有蛊惑心智之效,久听,会因五脏俱裂而亡。
看守过沈宁的官兵也称,丹枫阁琴师与宁安王两心相悦,宁安王被软禁期间,琴师相思假借思念为由,日日在宁安王的官舍外弹奏琵琶,官舍内,也会传出回应的琴音。
沈宁为害百姓,暗通消息的罪名,因这些“人证坐实”,陈尚书却说此事蹊跷,疑点颇多,要求捉拿琴师相思,彻查到底。
永安帝本已因萧梓霁私自下令,递呈证据而大怒,萧梓霁依旧不管不顾,让苏相与陈尚书二人回家休沐,命令许子杰张贴缉拿相思的告示,并将沈宁下狱。
再听萧梓霁提及“人证”,永安帝终是失了耐心:“愚蠢!所谓‘人证’,不过是冠上加冠!按朕旨意,削去宁安王的爵位,关进省思殿,即刻让苏相与陈尚书复职!”
萧梓霁讽笑道:“父皇的做法,与儿臣有何异?您无非就是给他留条活命罢了。”
一番话,像点火的引子,让两人在御书房内争执起来。
最终,沈宁被永安帝下旨关进省思殿。
但沈宁被允许有顾冉作伴,也算是永安帝对他的网开一面。
苏涣与陈天扬复职后,意外地不再提及彻查。
唯有顾骋,始终未能让永安帝放下心来。
萧梓霁将他罢免,永安帝也不说他何时可以官复原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