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 > 朱元璋穿成了朱祁镇[历史直播] > 史上第一二世祖胡亥(21)

史上第一二世祖胡亥(21)(1/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嫡女:吊打白莲花攻略免费阅读 求阙免费阅读 玉玉思清辉免费阅读 白发千手的战争纪事免费阅读 雪墨烟花免费阅读 霍少宠妻太深情免费阅读 社恐穿成了偏执狂免费阅读 神兽金刚——再踏征程免费阅读 秋风起,夏已眠免费阅读 种田后我养了全帝国免费阅读

史上第一二世祖胡亥(21)

最后这番话,把许多人都听得热血沸腾的,是啊,秦虽然只短暂的存在了十四五年,但是它对后世的影响,比许多上百年的王朝还要深远得多,这就是秦朝的了不起之处。

人都难逃一死,但是若能够在生前,创下这影响万世的基业,留下千古传诵的功绩,便如天幕所说的“精神永存”了。这何尝不是另一种长生的方式呢?

始皇帝的肉体难以避免地死亡了,但是做的事,千百年的后人都在做,他追求的目标,依旧是后人们前进的方向,这样一直被后人铭记纪念传颂的人,怎么不算长生呢?

嬴政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层,有一种满足的、骄傲的、庆幸的、感动的……种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嬴政忍不住擡起手,捂了捂胸口。虽然在前面时,天幕就说过,始皇帝的宏图远志,也是华夏一族的追求。可是这次天幕解说秦朝,让他感受到了后世子孙对他的偏爱,对他的肯定,对他的赞扬。

嬴政虽然是个不大在意别人看法与意见的人,但看到自己的理想有人理解,自己的追求有人一起努力,心中不感动是不可能的。

毕竟,“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刘彻拍了拍膝盖,道:“看来后人对我们这些‘前人’的看法,与其他人会有极大的不同啊。”

刘据依旧一副看破世情的样子:“离得越远,利害关系越小者,自然更能做到客观公正一些。”

有点暗骂汉抹黑秦的意思了,可是秦的历史那是他们汉官方修的吗?明明是那些读书人摇笔杆子写的,和他们汉朝廷、皇帝,又有什么干系?

刘彻道:“但是时间隔得远了,许多事,也就搞不清真相了。譬如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因由,后人不也一直不明白么?还有焚书坑儒的事……”

若没有了事实,又如何做出评价呢?

刘据点头:“所以父皇,咱们还是好好修一修商周到秦的史书罢。毕竟后人说得对,前人犯的错,吃过的教训,成功的经验,对于后人来说,都是有启发的。”

听到天幕说,许多秦的事,后人甚至都不清楚真相如何了,刘据就有了这个想法。

官方修史,确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一个人平日里都要三省吾身,作为一国一朝,如何能不自省?如何能不将那些好的坏的事都记下来,流传于世?

刘彻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刘据也猜得到他的顾虑,道:“父皇,有些事,与其让别人帮您记下来,流传下去,还不如自己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分明了,让后人自己去评判。看天幕说的话,讲的事,说明后人是越来越开明,越来越上进的,即便是一百年后一千年后的人无法理解您,但两千年后的人,可能就能理解您了,您说对吗?”

刘彻考虑了一番后,不得不点了点头,刘据这番话有些道理。

李治挠了挠头:“听了天幕这么一说,反倒是让我对秦与始皇帝的印象,改变了不少。”

李世民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对秦的评价,从唐以后,才逐渐公正起来,所以一直到隋唐时期,对秦朝的态度都是骂的,李治觉得新鲜也不奇怪。

李世民政治修为十分高,天幕对秦的解读,也让他觉得有些新鲜,但他到底不是那些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他对秦的态度,就不会像一般人那么简单片面。他自己对秦倒是没太多偏见,就是盼着李治能多学些东西,能多受一些启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魔尊的女装黑月光免费阅读 驱魔免费阅读 陨石灾变后免费阅读 荷尔蒙偏差免费阅读 继承人修炼手册免费阅读 破案千金免费阅读 我在夏日来见你免费阅读 我不是故意死遁的!免费阅读 师尊她又又又以身殉道了免费阅读 夫人太惜命了怎么办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