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 > 救命!我吃了野菌子能通灵 > 第42章

第42章(1/2)

目录
好书推荐: 救命,被禁欲老公撩得脸红耳赤免费阅读 本王不干了免费阅读 玫瑰冠冕免费阅读 皇太孙拿了男主剧本后HE了免费阅读 穿进运动番我实现了身体自由免费阅读 筑巢的祂免费阅读 给卫莱的一封情书免费阅读 蔷薇雨免费阅读 被秦先生收留的日子免费阅读 重生投入废太子的怀抱免费阅读

第42章

死者名叫王海涛,男性,22岁,身高1米68,体重63公斤,高中肆业。

B市刑警查在到他的就诊记录,掌握身份信息后,立即追踪过去,前往他租住的地方。

那是一片房龄有几十年的老旧城中村,也是B市漂泊奋斗、囊中羞涩的打工人们最倾向的无奈之选。

王海涛就是其中一栋破楼里的居民。

可警察们进入他在6层西户的家中之后,当场却有些傻眼。

因为,他们并没有见到极度血腥的画面,也没有闻到腥腐冲天的尸臭。

迎接他们的,是光洁如新的地板,以及浓烈的84消毒水味儿。

甚至,原本就不认为王海涛家中是第一案发现场的几位警察,在进门之后,就更觉得他是在其他地方遭遇不测,被凶手杀人分尸的了。

但事出反常必有妖。

家中如此干净整洁,也十分不对劲。

况且,他们还在接诊过王海涛的皮肤科医生那里了解到,这位患者极不重视个人卫生。

来看病的当天,顶着杂乱无光泽、还带着头皮屑的半长发,扎着硬挺的小辫子,穿的衣服上也有一股难闻的尿骚味儿,因此,接诊的医生对他的印象特别深刻。

法医的鉴定报告上显示的也是如此:指甲粗糙未修,指甲缝儿里藏污纳垢,两只手的小拇指指甲还留得很长。

这样一个邋里邋遢的人,又怎么会在家中进行如此细致的大扫除呢?

很快,现场勘查的痕迹检验科同事就有了新的发现。

他们在死者卧室的床角和地板砖上,检测到了血迹。

狭小的房间之内也被打扫得一尘不染,里面充斥着刺鼻的消毒水味,由于窗户封着,还没有挥发殆尽。

但即使擦除清理得再怎么干净,犯罪现场遗留的痕迹,也逃不过现代科学手段的追踪。

鲁米诺试剂会让消失的血液无处遁形。

痕检科的刑警拉上窗帘,蹲在床边,盯着地上发光的痕迹仔细勘查。

“……卧室里很有可能是王海涛死亡的第一现场,但绝对不是分尸的地方。”

话音刚落,两位在浴室里进行检测的同事也有了结果。

他们那边发现的血迹并非在地上,而是在墙面的瓷砖上。

大面积喷射状血液……应该是王海涛还没死亡的时候,被凶手用斧子劈砍肢体而产生的。

几位警察拎着箱子,继续在客厅以及卧室到洗手间的过道上进行检测。

果真又发现了几处被擦拭过的血液。

死者是在卧室里首次遇害,随后被凶手一路拖拽至洗手间内,最终才完成分尸的。

可这一推断,却有着很多的疑点和矛盾之处。

王海涛租的这片城中村,几十栋楼的入住率极高,说是人满为患都不为过。

所以,无论凶手是在白天作案,还是在晚上作案,附近的房子内都会有人在家中待着。

这里的室内面积一般都是八九十平左右,隔音效果还很差。

如果其中一间房子内发生了杀人案,即便死者在遇害过程中没能够发出求救和痛呼声,光是凶手用斧子劈砍骨头分尸的巨大动静,也会引起临近租户的注意。

但王海涛已经死去三天了,他的邻居们愣是没有察觉到不对劲的地方从而报警。

至于更大的疑点,还是在凶手的作案过程上。

假若死者真是如推断的那样,在洗手间内惨遭分尸,那为何只有墙上喷溅了大面积血液,地面的瓷砖上却不曾检测到任何痕迹?

“可能是凶手事先在地上铺了什么防水层?”有人提出了猜测。

毕竟洗手间逼仄狭小,面积不大,随便带两层塑料布进来,就能把瓷砖给盖得严严实实。

可随即又被其他刑警提出了异议。

“带进来的确是不成问题,那要是带出去呢?”

塑料布也好,防水层也好,叠起来塞进背包里轻而易举。

但凶手要是再想把用过的、沾满鲜血的东西带出去,那就不是什么简单的工作了。

因为,整个案发现场里,需要被处理掉的不单单是铺在洗手间地面上的防水层,更多的,则是凶器斧头,是死者本人被砍碎的肢体尸块,以及王海涛的那一颗——

缺失的头颅。

刑警们又对死者家中,进行了里里外外、地毯式的搜查。

冰箱中也好,橱柜中也好,垃圾桶中也好……

所有能藏东西的空间被翻遍了,却都没有找到凶器,或是那颗被砍下的脑袋。

而除了血迹之外,王海涛的家中,连指纹、足迹、毛发……等其余物证,也没有被发现。

这就让现场的刑警们更加困惑不解。

不留下痕迹也就算了,凶手究竟是如何将大包小包的东西从死者家中带走,还不会在满是居民的城中村内引人耳目的呢?

前往门卫处调查线索的同事无功而返,叹气道:“这地界儿连个物业都没聘,大门口也没有安装摄像头。”

他们这组的带队组长沉思片刻,最后作出安排:

“那就扩大搜查范围,调取附近几条路上的监控录像,重点关注一周内来往的快递员和外卖送餐员,他们的职业便于进出楼道,甚至是居民的家中,还不会让人产生过多的怀疑。”

又叮嘱几句:“技术科那边,再麻烦他们查一下王海涛的外卖订单和网购记录……”

而远在A市的谈靳楚,在听完学姐沈芝兰简单的案情介绍后,则有了不同的看法。

“他们的调查方向错了。”

身穿纯黑运动服的年轻男警,在单位食堂跟程屹相对而坐。

他一边放下筷子,喝了口凉白开,一边对着手机,不疾不缓地淡声分析道:

“外卖员的送餐保温箱,对于几十公斤重的碎尸和斧头而言,还是太小,根本装不下。而且他们开的电动车续航较短,不利于运送并抛尸,且凶手具有较高的反侦察能力,行事谨慎,我不认为他们会多此一举地中途更换那辆厢式货车或面包车,再去油菜花田里抛尸。”

“快递员上门取件,倒是可以从死者家中搬出箱子运送碎尸,且很大程度上减少附近居民的怀疑。但是——”

谈靳楚盯着桌上的餐盘,面不改色,云淡风轻地说:

“普通人连在家里剁个肉馅儿包饺子都会发出不小的声响,那么,一个身高1米68的成年男性,在卧室里被杀,又在洗手间里被碎尸,之前还跟凶手们进行过剧烈的反抗和搏斗……附近几栋居民楼内,但凡有一个人在家,都绝对能听得到动静。”

坐在对面的程屹筷子一顿,放下猪肉馅儿的水饺,默默地喝了一口紫菜蛋花汤。

谈靳楚还在继续分析:

“用斧头劈砍人的骨头,发出声音是在所难免的,凶手们要想不引起怀疑,就得反其道而行之——制造出更大的噪音加以掩盖。”

“就比如……打扫卫生,还得是携带专业仪器、好几个人同时□□的那种打扫卫生,这样才能一次性提走案发现场的所有碎尸和物证,还可以大摇大摆地带回车上。”

“所以,”他提出个人建议,“……最好先调查一下,一周之内出入的家政保洁□□团队。”

谈靳楚的话,被沈芝兰转达到了B市刑警的手机里。

那边的同事们还没离开王海涛的家,看到信息后,思路展开,又主动跟谈靳楚取得了联系,想要进一步讨论分析。

“凶手……们?你是指作案者不只一个人?”

他们B市刑警对油菜花田的脚印和车轮印进行勘查,根据脚印深浅以及前掌和脚后跟痕迹,锁定了三组最可疑的脚印。

随后推断出,这有可能是团伙作案,凶手共三人。

可谈靳楚却连现场的照片都没有看上一眼,就凭借自身的从业经验,以及刑侦敏锐感知力,确定凶手绝非单枪匹马。

他更是淡然开口:“不是三个,至少有四个,车上还得留下个观察盯梢的同伙。”

接着,谈靳楚把凶手运送尸块、最有可能驾驶的两款车型都给报了出来。

“不过,我个人不太建议你们从车辆上入手调查。凶手团伙很警觉,案发现场都被他们做了尽可能周密的处理,那辆抛尸开的车上,也会弄些反侦察措施。无论是调取公路监控,还是查寻导航软件信息,都会耗费些时间和精力,最后还不一定能得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一顿午饭时间的探讨下来,B市刑警支队的副队长很快便收起了对电话那端年轻人的偏见和轻视。

他本以为,谈靳楚是蹭了谈老爷子的名头,才能在20岁、一般只能当个警校实习生的年纪,托关系、走后门进入A市刑警支队的。

再加上,他从业以来接触过的小年轻们,很多人都被西方影视剧中神乎其神的犯罪侧写给带偏了学习方向,动不动就爱搞些啰里啰嗦、虚头巴脑的心理画像。

要说没什么用吧,根据小年轻们的侧写结果,也能捋出个明确的搜查方向。

可要说有用吧,他们的方向又实在是太过宽泛,真要按部就班地查下去,耗费大量的精力不说,办案效率还很低,最后经过一一排查再锁定犯罪嫌疑人,都不知道要花上几天时间了。

而谈靳楚的路数,则是师承于他的亲爷爷。

——那位大名鼎鼎的警届泰斗。

一个扎根于中华大地,深植于本土国情的传奇人物。

谈老爷子刚入行,在信息不发达,刑侦技术落后的年代,就能接连破获积压许久、甚至是建国初期的十大玄案疑案。

随着科学发展和刑侦手段的成熟,他又能与时俱进,快速掌握世界最前沿的技术,编纂教科书,录制纪录片课件,促进整个警届的破案率大幅飞升。

谈靳楚现在的确年纪尚轻,刑侦经验远不如自家爷爷丰富老道。

但他办起案子来,也习惯于以小见大,以点破面,力求最短时间内查明真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巫医谷之未婚夫重生成了摄政王免费阅读 嫁给少年将军免费阅读 太子她又在骗人打工免费阅读 咦!犯罪系统还能这么用免费阅读 假千金重生后,炮灰们人设崩了免费阅读 请尊重妖怪的身份免费阅读 老祖宗年方八岁[科举]免费阅读 我在乾隆后宫躺平了[清穿]免费阅读 快穿之等本宫战完这个渣免费阅读 带着乾坤壶,重返饥荒年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