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1/2)
第154章
上午十点多,车辆停在了六栋底下。
祝安安没在外面多待,车一停稳便打开车门抱着闺女进了屋。
秦岙去市里之前烧好了炉子,虽然这会儿煤已经有点烧完了,但屋里还是能感受到一点热气的。
两个小家伙睡着了,祝安安给放床上后,又给炉子添了两块煤。
她们这趟也不是完全就只拉了她们这几个大人小孩儿,座位底下还是塞了一点行李的,秦岙没一会儿就给搬了进来,分类收拾。
祝安安也有帮忙弄弄,不过她干的都是小活儿,就整理整理衣柜啥的。
她们以前大部分时候都住在市里,这边衣柜几乎只有秦岙一个人在用,他衣服不多,好整理得很。
祝安安把自己当季的衣服还有两个闺女的一件一件叠好塞了进去,弄到一半,外面响起敲门声。
卧室的门没关,小船身影从门口路过,很积极地跑去开门,还不忘先问一声,“是谁呀?”
话落小孩儿便已经到了大门口。
祝安安也往外望望,跟秦岙嘀咕,“估计是柯茵或者闵姐。”
几乎是她话落的瞬间,门口便响起了柯茵的声音。
柯茵分配的单位也在县里,一毕业就开始上班了,准确来说,加上实习的话,她其实已经上了半年了。
跟秦双这种当老师有寒暑假的不一样,她们也是只有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能休息。
等祝安安走出卧室,柯茵刚好进来,“你们行李还没到啊?我还想说来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上忙的呢。”
祝安安笑道,“还没呢,东西太多了,往车上搬估计就得一段时间。”
柯茵三两步上前挨着祝安安坐炉子跟前,“那一趟拉不完吧?”
祝安安点头,“嗯,应该得两三趟。”
柯茵咋舌,“那有得收拾了。”
祝安安也表示头疼,搬家确实是个大工程。
说着说着,柯茵探头望望,“你闺女睡着啦?”
她还没见过孩子呢。
祝安安点点脑袋,“回来的路上就睡了,醒了抱给你看。”
柯茵确实挺好奇,“姐妹俩长得像吗?像你还是像你家老秦?”
祝安安:“像我,长得一模一样,不仔细看认不出来谁是谁。”
两人挨在一起说了会儿话,没有需要帮忙的,柯茵就没坐多久。
第一趟行李是十一点半到的,卸完刚好吃午饭,吃完没多久,秦岙跟老曹又马不停蹄地去拉了第二趟。
等全拉完回来,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
最后一趟东西少,但都挺贵重,装的都是彩电洗衣机电冰箱这些电器。
祝安安没法出门,就在屋里听着外面吵吵闹闹的,有隔壁楼大婶子的声音,说她们家电器买得还挺多。
可不就是多么?装了小半车厢呢,有军属看得咋舌,心里嘀咕这家人真舍得花钱。
祝安安她们可没工夫听别人嘀咕啥,一个二个忙得要死。
搬是搬完了,收拾又是一大考验,到晚上九点多的时候,也只是勉勉强强把必须要用的规整了出来。
一直等到第二天下午才算完全弄好。
将近六点的时候,柯茵下班路过,便进屋坐了坐。
一进门还没顾上看两个小家伙呢,柯茵先‘嚯’了一声,朝祝安安道,“你这屋里一下挤了不少啊!”
祝安安环顾四周,“可不是,没收拾的时候还不觉得,现在看真是挤得不行。”
依稀记得几年前刚来沪市的时候,她还觉得四室的房子真的很大了,住起来绰绰有余。
结果几年过去就不够住了,即使加上秦双她们的四室,也没办法做到一人一间房。
也就是几个大学生平时不住在家里,不然可能更挤。
小团子小圆子这会儿醒着,柯茵一边逗小孩儿一边跟祝安安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你们那独栋申请还没下来?”
祝安安:“嗯,还没呢,不知道得等到啥时候。”
这几年基地又小规模地扩建了一次,家属院人多,房子分配得协调着来,不是想要就能立马有的。
她之前还想着住楼房跟独栋其实也没差多少,后来仔细想想,觉得还是独栋合适一点。
不为别的,就因为这边的独栋有两层楼,地方大、房间多。
虽说几个大学生可能不咋住家里,但房间还是得给孩子留一个,再说等过个四五年,小团子小圆子姐妹俩长大后也要分开睡,这又得另批一间出来。
所以最后祝安安还是让秦岙去申请了,她们有这资格,不要白不要。
事实证明,独栋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才搬回来一天,祝安安就发现有点不适应了。
以前只假期回来住还不觉得有什么,因为那时候还没有这么多家具家电占地方,现在猛的一全搬回来,家里是真的有点逼仄,视觉空间都小了。
何况家里的东西只会越住越多,就好比衣柜,以前卧室放一个完全够,现在一个已经有点装不下了,只能叠起来硬挤着,不常穿的都压了箱底。
过了两天,家里又忙了起来。
因为要给小团子小圆子姐妹俩办满月酒,没有大办,就请了秦岙一些战友还有相熟的几家来家里吃了个饭。
当天,祝安安给姐妹俩穿了大红色的袄子,看起来像个年画娃娃一样,喜庆得不行。
等客人散去后,祝安安又掏出相机照了好几张像,有小船跟两个妹妹的,有她们一家五口的,还有秦双跟老曹也加进来,一大家子的。
虽然没啥好看的背景,但等以后来看,也是满满的回忆了。
家里有相机就是这点方便,想给孩子记录一下,不用再跑去照相馆照,就是胶卷有点不够用。
应该说是,给祝安安再多,她都能用完,恨不得一天给孩子照个十张八张的。
可惜条件不允许,在特殊节日里照个二三十张已经是她克制后的结果了。
姐妹俩满月照片还没洗出来,小船跟小然的开学时间先到了。
小然熟门熟路不要人送,小船作为插班生报道,秦岙还是送了的。
军区小学离家近得很,比之前在市里上学时还要近,楼上柯茵家的邹君君今年六年级,小船每天就跟人屁股后面上学下学。
没过几天又多了几个别的小伙伴,小孩子的社交简单得很,即使他之前没常回来住,但只要一起玩一会儿,一起说几句话,很快就能熟起来。
时间进入三月初后,天气暖和了一点,门口的树发了嫩芽,碧绿碧绿的,一片春意盎然,空气中好像都带了点青草香。
祝安安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结束了坐月子的生活。
出了月子,她又马不停蹄地忙了起来,时不时就往县里跑,忙着中医馆的开业。
其实前期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只差一些收尾。
在忙之前,家里这边也是安顿好了的。
小团子小圆子还有满满都太小了,阮新燕一个人压根就看不过来。
快十个月的满满好动得不行,会站会爬,这个阶段的小孩儿最是让人操心了,几分钟不看着都不行。
祝安安好早之前就有想找人帮忙的念头,在外面没找到合适的,院儿里倒是找到了一个。
是一个副营长的老娘,姓张。
张副营长随母姓,跟张婶子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他入伍后挺争气,年轻轻轻就升了副营长,也是个孝顺的。
这不,一分到房子就把老娘接了过来,没让他老娘一个人在乡下种地,累不说,离得远他还照看不到。
张副营长还没结婚,就他们母子俩住着一套两居室。
张婶子没啥文化水平,只上过扫盲班,就认得一些常用字,还不咋会写。
家属院附近没有适合她的工作,她就天天在家给儿子做做饭洗洗衣服,这些活对于收拾家收拾惯了的人来说,就是顺手的事,根本不费时,所以张婶子一天到晚闲得很。
祝安安观察过,张婶子是个利索爱干净的,日常衣服都干干净净,没有油渍沾满袖子的情况。
喜欢找人唠嗑,但又不是那种乱嚼人舌根的人,请她很合适。
张婶子自己也乐意得很,她可喜欢带小娃娃了,可惜她连儿媳妇的影子都没见到,孙子孙女更是不知道要等到啥时候。
双方一拍即合,待遇这方便祝安安是按临时工人工资给的,这相当不错了,只是搭把手带孩子而已,做饭那些活都没包括在里面。
张婶子跟阮新燕也合得来,虽然两人差了十来岁,但能不能聊一块儿这种事情,跟年龄没什么关系,主要是看性格。
等家里安顿好,祝安安心思都放在了中医馆里。
终于在忙忙碌碌二十来天后,三月底的一个黄道吉日,中医馆正式开业了。
这两层商铺很大,一楼一分为二,前面是接诊抓药的地方,后面是库房还有候老住的地方。
二楼相对私密一点,针灸推拿都在上面。
除了候老跟武露外,祝安安还招了三个人,一个是以前附属医院李护士介绍的男同志,叫厉兴业,以前是个知青,下乡七八年,回来后家里已经没人了。
厉兴业懂药理,祝安安考察过,专业知识、人品看着都很不错,所以就留下了。
最主要的是,厉兴业没成家,可以跟候老一起住后院。
他老人家一个人住她实在是有点不放心,偏偏老头儿固执得很,喜欢一个人住。
厉兴业也没跟候老一屋,在二楼另外腾出来了一间。
剩下两个都是女同志,一个是高中学历,在卫生所待过,另一个以前干过护士,都专业对口。
中医馆开业后,祝安安也没闲下来。
她这几年在附属医院也不是白待的,又有研究生学历加持,小名声还是挺响的。
那擅长妇科的标签一直在她身上贴着就没摘下来过,大婶子小姑娘都喜欢找她。
何况还有候老坐镇,真就应了柯茵当初竖起来的大拇指,她的中医馆很是那个!!
来看病的人一多,隐隐有点忙不过来的架势。
武露这学期还有课,只偶尔能过来。
起先祝安安想着就她们三应该够了,结果现在一看,人手还是有点少。
祝安安把主意打到了候老身上,老人家认识的老中医可比她多。
侯兴德没给准话,只说试试。
老头儿嘴里的试试就是稳了八成,祝安安开心了,表示工资不是问题。
侯兴德呵了一声,嘴上说着别开个十来年还回不了本。
那肯定是不至于的,虽然祝安安没指望中医馆挣大钱,但从这段时间的诊费药费来看,亏是不可能亏的。
忙忙碌碌中,转眼就到了七月份。
大夏天的,一天天都热得不行,这几个月中医馆又发生了一点变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