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传胪大典(2/2)
回到住处,四个小伴当阴沉着脸,嘴里叽叽咕咕的抱怨:“听他阴阳怪气的,说白了,就是嫉妒陛下娘娘喜欢咱们世子。”
他们年纪小,咽不下这口气,袁保公公瞪他们一眼:“这话也是你们能说的?”
当即打发几人到外面去,让祁嵘清静清静。
祁嵘心里何尝不委屈,愤愤道:“这要是在吴王府,非趁着夜深人静把他套进麻袋打一顿不可。”
袁保笑道:“世子息怒,咱们顾全大局,不跟他一般计较。”
殿试的前十名面圣完毕,王阁老迅速赶回东阁。
今晚眼见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他们必须尽快填好皇榜,用上皇帝宝印,交给礼部尚书。然后命制敕房行文鸿胪寺,筹备次日的传胪大典。
……
三月十八日,传胪大典。
第一缕阳光穿透薄暮,大内宫城的飞檐走兽渐渐苏醒。
这是每三年一次举世瞩目的时刻,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来自两京一十三省的士子,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的层层筛选,仅剩这三百余人站在奉天殿外。
文武各官分列在丹墀内,都身穿朝服,按品级排位。新科进士穿深色蓝罗袍,冠进士巾,持槐木笏板立在官员之后。
鸿胪寺官在奉天殿内设黄案,内阁首辅冯阁老捧着黄榜置于黄案之上。一切准备就绪,便到乾清宫奏请皇帝到奉天殿升坐。三拜九叩,山呼万岁之后,鸿胪寺官开始宣《制》:“正启三十二年三月十八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宣《制》完毕,宣布第一甲第一名姓名:“殿试一甲第一名,贡生王文辅觐见。”
一甲三人的姓名由大汉将军传唱三变,声音在紫禁城的殿宇楼阁见环绕,震撼人心。
儿子中了状元,位列文官之首的王首辅依然仪态端正。
同样位列贡生之首的王文辅,亦是长身玉立的青年俊彦,从容不迫的跟随鸿胪寺官员出班,在御道中间站定。
人们纷纷向他投去或艳羡或早有预料的目光,当然,一定不乏心有不服的,可那又如何,一甲由皇帝钦点,谁还敢说天子舞弊不成?
状元之后,是榜眼。
榜眼名为赵士瞻,同样是身材挺拔,长相端正,他跟随官员出班,站在状元的左侧。
“殿试一甲第三名,贡生林长济觐见。”
三次唱名振聋发聩。
林长济心中百感交集,面上强作镇定,出班站在了状元的右侧。
一甲三人站在新科进士的最前列,引得一众文武官员纷纷侧目。这届的一甲不算最年轻的,却是最养眼的。
皇帝也满目欣慰的看着三人,仿佛看到了国朝文运昌盛的未来。
声乐署在两边檐下奏乐,新科进士在状元、榜眼、探花的带领下,再行三拜九叩之礼。
礼成。
随后,一甲三人跟随鸿胪寺官员来到偏殿,更换一甲服饰。区别于进士服,三鼎甲需换下“阑衫”,身着圆领朝服,状元胸前补鹭鸶,头戴乌纱,两侧插上点翠簪花,榜眼、探花补???,簪花只带一侧。
三个年轻人昨日面圣时已经结识了,眼下知识相视一笑,面对被缓缓打开的殿门。
殿外嘈杂声顿起,若不是身在皇宫大内,免不了要高声喧哗一阵。
内阁三位大学士一齐站在阶下等待,笑吟吟的看着三个晚生后辈。
三人快步走出大殿恭恭敬敬的向坐师行礼道:“恩师。”
王勉露出赞赏欣慰的笑,会试主考李茂椿也撚须笑道:“年轻俊彦,后生可畏啊。”
“恩师过奖,学生愧不敢当。”三人谦逊的说。
随后,众进士跟随礼部鸿胪寺官员穿过午门、从承天门正门而出。
三鼎甲缓缓走在皇帝专用的御道上,这是一甲进士才有的、天下读书人视为至高无上的殊荣。
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
承天门外早有官员站在皇榜之下,三匹纯白色的高头大马亦披红挂彩在此恭候。片刻,他们像三匹白马一样被十字披红扶上了马,锣鼓声骤起,仪仗队紧跟其后。
前一刻还是肃穆庄重的气氛,一出宫门,忽然就变得喧闹起来,街道两旁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沿街的酒楼座无虚席,靠外的包间早在一个月前就已预定一空。
对于京城的老百姓来讲,三年一次的“御街夸官”是十分热闹的仪式,他们早已侯在长安街旁,等待观瞻三鼎甲的容貌。
而今科的三甲似乎格外英俊,更引得围观人群激动不已。
西长安街,名唤得意楼的酒楼厢房内,一个头戴黑色网巾、身穿猩红色曳撒的清秀少年,正临窗凭栏,面带歆羡:“我要是男人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