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谋反(2/2)
“他即便不顾念兄弟情义,祁屹还在京城呢!他的亲儿子在朕的手里!”皇帝在踏板上来回踱步:“为臣不忠,为弟不悌,为父不慈……他还是不是人,是不是人!”
皇帝一脚踹翻了暖阁中央的兽炉。
刘佰跪伏在地,祈求皇帝保重圣躬。
祁嵘的推测是八九不离十的,赵王果真串通张广信,在阿吉纳部即将逼近大同之时,花费重金贿赂了首领,让其改道,张广信许是因为怯懦畏战,赵王的目的却昭然若揭,只待京师城破之时,借口进京勤王与阿吉纳部交战,趁乱夺取皇位。
真是狼子野心,罪不容诛,他要命锦衣卫秘密抓捕赵王,带到他的面前,他要亲口问问他,为什么要做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韩匕何在?”他问起锦衣卫指挥使。
“回陛下,韩指挥使在殿外侯旨。”
“传!”
……
赵王谋反此时尚属密案,并未传至前朝。
林长济已升任翰林编撰,正在翰林院修《资治通鉴纲目》,趁着午休间隙,写信回老家,嘱咐大姐毓秀留意元祥的下落;青筠正筹划在京城置办些产业;林长世正在带孩子;林长安趁着休假与周藜耳鬓厮磨;林砚在睡午觉。
“班主任”孙学士正与祁嵘大眼瞪小眼,两个学生的书堂里,爱读书的那个告假了,剩下个不爱读书的,可不就剩下相对无言了吗?
好半晌,孙固才憋出一句话来:“世子,劳烦您看小说不要那么明目张胆,这本太厚了。”
祁嵘一愣:“哦!”尴尬的笑了笑,迅速将压在《中庸》上头的《三国演义》藏进书匣。
孙固叹了口气,拿起书本,硬着头皮开讲。
次日是林长济的课,皇帝又亲自来到书堂之外,阻止了禀报的太监,站在窗外听墙根。祁嵘还是很给林长济面子的,因为如果他只看闲书不听课,林长济就会拖堂,循环讲解,讲到他听懂为止,如此反复几次,祁嵘终于意识到,林师傅是真不怕加班,也真不怕挨饿呀!可怜他一具正在长身体的肉体凡胎,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今天,林长济讲的是《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孟子将臣子分为四种:“事君之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
讲到这里,林长济问:“世子认为,哪一类臣子最受君王喜欢?”
祁嵘不假思索道:“自然是事君之臣。”
窗外,皇帝眉头一蹙。
林长济却依旧不温不火:“为什么呢?”
“事君之臣,急君王之所急,想君王之所想,尽其所能的讨君王欢心,利用人之本性,谋求前程富贵。”祁嵘道:“同样,他们如果逢君之恶,助长君王的恶念,也会背负奸佞的骂名。”
林长济点点头,又问:“哪一类臣子,是君王最需要的?”
祁嵘道:“应当是社稷之臣,他们匡扶社稷,安抚民心,匡正君王的行为,以使君权不被滥用……”
皇帝唇角勾起,微微点头,两日来积累的愤懑也散去多半。孙固还说祁嵘不读书,这不是很好吗?
他叫来书堂里侍奉的中官问:“吴王世子在孙学士的课上也是如此吗?”
中官摇头道:“不太一样……只有林修撰的课听得认真些。”
“林修撰的课有何不同?”皇帝奇怪的问。
皇宫里的太监多是识文断字的,只见那中官回想一番,道:“并没什么差别,只是有一次,吴王世子在林修撰讲经义的时候看话本,林修撰便将世子留下,将一整天的内容重新讲过,一直讲到天色擦黑,奴婢们提醒世子要用飧膳,林修撰都不许。要不是怕宫门落钥出不去,怕要饿到深夜。”
皇帝蹙眉:“还不给饭吃?”
“是。”中官道。
“也未免太严厉了些。”皇帝说着,忽然想起林长济那番“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言论,突然十分好奇他的儿子是什么样子的。
他推门走进书堂,林长济微微一惊,遂与祁嵘同时起身行礼。
“平身吧。”皇帝坐于书案之后,对林长济道:“林卿,朕所记不错,令郎与吴王世子同岁吧?叫什么名字?”
林长济道:“回陛下,犬子林砚,正启二十二年生人,比世子小一岁。”
皇帝微微颔首,道:“素闻卿教子有方,索性将林砚带来,给世子做个伴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