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蠢蠢欲动(1/2)
第六十五章蠢蠢欲动
春雨润泽,落于夜间更叫万民欣喜。
已是戌时近末,干朝殿内烛火通明。身着明黄色便服的泰安帝单手撑在官帽椅的把手上,合着眼似是半寐。
殿门被人打开发出沉闷的声响,东南风裹着雨夜的寒意卷进了殿中,跟在后头的皇帝近侍丁公公转身将门掩上,隔开了外头的雨幕。
先一步进到殿内的纪献川上前行至殿中跪拜在地:“臣纪献川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泰安帝坐正了身子稍稍向前倾着,眉心微拧着睁开了眼,眸中隐约可见些许疲惫的印记,“边关乱了?”
“大乱未起,但有些小麻烦。”纪献川站起身,“臣深夜入宫是接到了传信,之前派出去调查带毒的贸易物品来源的户部官员,在西平府境内染了时疫,两死一伤,幸存的那位如今重病在床。”
泰安帝神色凝重,撚着手上的扳指:“谨知觉得,这是天灾还是人祸。”
“不论天灾人祸,辽人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再过月余北地冰雪融化,他们定会趁机南下。”
“朕知晓。丁琦,去给朕沏壶茶来。”泰安帝看向守在门边的丁公公,等他退出了殿中复而开口,“四皇子等人苦守边关数年为的是什么,朕何尝不想下令出兵打服那些宵小,不过是苦于没有由头,堵不住天下悠悠众口。”
纪献川微垂着头等待这位帝王的后话。
“西平府尚在大庆境内,辽人若是真有这本事也不会按兵多年。派出去的官员名册在朝中并未昭告,知晓其动线者更是寥寥无几。”泰安帝换了个姿势,仰着面说道,“想不到大庆到了泰安年间,竟落得内忧外患的局面。谨知,换作是你,接下来当如何。”
“回禀陛下,当秘密派人继续调查此事,且不能再用朝中官员,需另寻能人前往西平等地暗访。”
“此人不仅要熟知朝政和边关利害,还要有本事躲过各方眼线。朕虽与你观点一致,朝中官员暂时不得动用,但迫于眉睫,一时半刻去哪儿找这样的人。”
“臣倒有两个人选。”纪献川并不是毫无准备而来的,进言道,“秘阁修撰徐大人之子徐磬,此人是春闱舞弊案中被顶替的三甲之首,得知自己落榜的消息后便离家远游,虽通过传回徐家的信件已经核实查明他就是本该高中之人,但此人心性桀骜,至今不肯归家。”
泰安帝“嗯”了一声,神色不辨:“你接着说。”
“另一位是指挥使狄大人的部下,此人与狄大人至交多年,谋略武学造诣不浅,且他并没有被编在册,说起来不算是有正职的官员。”
当初和城皇司合作夜袭混元山时这人出现过,所以纪献川记住了他。
“哦?”泰安帝饶有兴味地看了他一眼,“这人是狄犰私下幕僚?他知道你就这么把他的兵卖了吗?”
“都是为了大庆,狄大人自然心甘情愿。”
泰安帝收起了玩笑之色,正言道:“这两人倒都是可用之材,朕还有一人,对西北之地各方人文俗事无一不知,便让他同去。明日你下朝后就去城皇司和徐家向两位大人传达此事。”
“是。”
“谨知啊。”泰安帝站了起来,慢慢踱步到纪献川身边,看着这个与他身量相似的少年,“若事情进展顺利,等到南都万物成荫之时,你便又要披甲北上了。”
“臣明白。”
泰安帝擡手拍了拍他的肩:“下次再到嘉峪关,就不会像上回那般只是小打小闹,莫要让朕失望。雍儿虽有将才,但他毕竟是皇子,必要的时候你护着他一些。”
纪献川抱拳拱手:“臣,谨遵圣旨。”
“夜深了,你今日便在宫中住下吧。”泰安帝背过了身,拿起案几上丁公公早前放下的茶盏呷了一口。
“是。”纪献川应下,稍稍犹豫后又开口说道,“陛下夜中还是该少饮些茶。”
泰安帝浅笑了声,竟真听他的话放下了茶盏。
“臣告退。”纪献川不再多留,准备退出殿中。
干朝殿的门再次被打开,春夜的雨不知何时停了,只是潮气依旧。
纪献川提步跨过门槛,却听泰安帝低声问了句:“谨知,户部的人、西北的消息,不远千里送回南都,怎么没有送进宫,而是先到了你手里。”
纪献川身形一顿,正欲回过身禀明,又听泰安帝紧接着说了下一句:“不必认罪,朕从不疑你,此刻亦是,退下吧。”
纪献川喉结动了动,最后只是深深一躬,姿态谦逊地离开了干朝殿。
一旁候着的丁公公上前端走了用剩下的茶盏,低声问着:“陛下,这茶凉了,是否要奴才换杯热的?”
泰安帝揉了揉额角:“没听纪家那小子说吗,夜深了,该少喝茶。”
丁公公听明白了皇上这是不要的意思,连忙将茶具收走,只是嘴上还恭维着:“陛下九五之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然不用听一小儿的话。”
“丁琦,你说我朝有如此出类拔萃的少年,是大庆的幸,还是大庆的不幸。”
“陛下折煞奴才了,奴才一个端茶倒水的,怎敢妄议纪将军这样的人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