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上山(1/2)
013上山
今日早上做蒿子粑粑。
昨日吃完晚饭已经将摘好的青蒿收拾好了,加了面粉揉好放在碗中,再用干净的白布盖上,就等着早上做,是以早上费不了多长时间。。
这几日吃的油水很足,叶宿只将油往锅底浅浅刷了一层,用来煎粑粑,另起了蒸笼准备蒸一些。
江汜比叶宿晚起一些,见叶宿已经在灶房忙活开了,快步上前想去帮忙。
见了江汜,叶宿有一丝心虚,随即往后退了几步,江汜狐疑地看向他。
“我……我见昨日吃的菜油水都很足,就,就没有做很多煎的。”说着,不好意思地看了看锅里。
叶宿见昨日江汜做菜油盐都放的足,以为他好这口,今日油放少了自觉还有些对不起江汜。
江汜见蒿子粑粑已煎至两面金黄,因只刷了浅浅一层油,有些微微发焦,瞬间就明白了,哥儿是心疼油了,又怕自己不爱吃。
脸上笑意更深,“蒿子粑粑泛焦最是好吃,内软外酥,今日这个就很好。”
叶宿听了眼睛都亮起来了,“你洗漱完了吗,要不要尝一个。”说着就将锅里煎好的粑粑铲了起来。
说到洗漱,这里普遍用杨柳枝刷牙,早上江汜用了不是很习惯,总觉得没戳干净,去县里还要看看有没有牙刷,或者比杨柳枝更好用些的东西都成。
哥儿的推荐江汜断不会拒绝,尝了后又夸了几句,便帮着叶宿打下手了。
“我想着明日去县里,今日上山看看,再挖些野菜笋子去卖。”叶宿对着江汜说道,去一趟县里总不能只花钱,卖些野菜,一文两文也是进项。
“好。”自己身无分文,挖些野菜应该能得些银钱,就算没有钱,帮着叶宿干活也是好的,江汜自然地应下。
……
大早上吃饱喝足,就要开始干活了。
叶宿喂鸡,江汜在院里整地,要种新的菜了,在移栽菜苗前先把地翻整一遍。
叶宿种菜都是用一个大盆先将菜苗生出来,等长到寸长再分苗种到菜地里,这样成活率更高。
张平也带着许秋芳去村里采摘草药了。
人人都有事情做,没有偷懒耍滑的,不仅是叶宿家,村里家家户户只要没有懒散的人,这会也都捡着活干。
上山还要等日头起来了去,不然看不清路,早上露水重,还容易引起风寒。
早饭时叶宿也跟江汜说了,今日带着午饭上山,要多在山上挖些野菜,是以早上的蒿子粑粑也多做了些,还蒸了六个馒头,要去喊柳哥儿一起,正好一人两个,到时候白乎乎的软馒头里再夹上卤猪杂,带上山就是一顿饱饭。
叶宿在这边收拾着,江汜用着锄头也卖力。
但院里这片地并没有江汜想象中好翻整,这里是南方,土壤有黏性,一锄头下去土多多少少会粘在锄头上,又得用手掰掉,一来一回,很费时间。江汜记得小时候的“家”里有那种铁齿耙,对有黏性的土地使用再好不过,但似乎没有在叶宿家看见。
“宿哥儿,你们家只有锄头吗?”
这话问的奇怪,家家户户都用的锄头,叶宿从灶房探出头来,“是啊,锄头镰刀,你想问什么?”
“有没有像齿一样的……”江汜说着,索性在地上画了出来。
叶宿走过来见了,觉得很眼熟,想了一瞬起身去杂屋拿了一个器具出来,“是这个吗?但这是在地里用的啊。”
江汜一看,便知道叶宿拿的是耖,平排九齿,齿耙只有四齿或六齿,而且耖用的硬木,齿耙像锄头一样要用铁打。
“和这个很像,但只有四齿或六齿,用铁打的”,江汜说着,将锄头拿起来,指着锄头底端,“在这个地方,不是用的一整块铁,而是用耖一样的直立尖齿,且尖齿更细。”
江汜又将锄头锄进地里,“锄头锄地拿起来会沾上泥巴,但用齿耙,因中间有裂隙,铁齿又细,泥巴便难沾在上面,而且,这个还可以代为犁地。”
这么一说,叶宿便懂了,虽然从未见过,但明显是一个提高整地效率的工具,自家菜地田地都多,又没有牛,自然心动,直言道,“我没有见过这个东西,但明日去县里你可以去铁匠铺打一个,拿回来用着看看。”
江汜听叶宿一下就理解了,不觉露出个灿烂的笑来,说出来的东西有人认真听、认真理解,其实是一件很慰贴的事情,江汜在原来的地方,已经很少有跟别人交流了,也没有什么分享欲,只是埋头打工,没有分享,没有社交。
一个时辰后,日头已高,江汜还只翻整了一半的地。
叶宿见时间差不多了,就道收拾东西喊柳哥儿上山去,早上已经跟张平二老说过,是以现在关门就好,不用再去告知。
江汜背上背篓,初时还有些变扭,过会适应了觉得这背篓密实又轻,肩带用布条细细包了,不怕磨皮肤。他还问叶宿借了一个弹弓,看上山能打到什么。
“这背篓是你编的?”
怕东西拿不下,叶宿正捡着几个麻布袋放在篓子里。
“是啊。”
“这背篓精致,可以拿去卖吗?”江汜原来生活的地方,有这种竹编小篮子小篓子,一个能买上十几块钱,大篓子处处有,但精致的小篮子确实没在叶宿家见到,可能是不实用吧,但是叶宿的手艺真的不错,这篓子处处透着妥帖。
“家家户户都会编,卖不了几个钱,只有那些县里的大户人家可能会去买几个,好了,关门了。”不过家家户户的手艺都不一样,编出来的篓子筐子也不大一样就是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